點進這篇文的你,很可能正在觀望是否加入BIIC,希望下列的常見問題,能夠幫助你多認識我們。問題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推甄、考試」入學相關;另一部分是「碩士生活」讓你對於 BIICers 的日常有更多理解。
Q:一年收多少位碩士生?
A:李祈均老師合聘於多個單位,所以實驗室有較充裕的名額,111學年度收了10 位研究生。
Q:推甄和考試分別收多少人呢?
A:以111學年度的碩士生為例,推甄人數稍多,考試入學人數略少。而每年情形稍有不同,比例並不固定。
Q:大學是否應先修哪些課程?
A:實驗室研究圍繞在人本運算,所以訊號處理是核心,建議先修數位訊號處理(DSP)此外,機器學習的概念也是必備。
Q:是否應先具備哪些能力?
A:許多碩士生指出,須有 Python 語法基礎,建議可以利用大學到碩班之間的空閒時光多多練習。
Q:學士專題對於推甄有影響嗎?
A:若學士專題內容與 BIIC 研究領域相關,當然可以在書審資料中說明,能夠讓老師更認識你。但是,許多碩士生們的大學專題內容與 BIIC 研究領域不相關 ,所以學士專題影響並不會太大。
Q:推甄後會提早進實驗室嗎?
A:如果在推甄階段就上岸,則二月就可以進實驗室了,提早奠定研究能力基礎。進實驗室後,由老師設計研究任務,細節則交由資深的博士生指導。
Q:需要進實驗室打卡嗎?
A:沒有打卡規定,按時完成工作即可。雖然研究可以遠端完成,但建議儘量多出現在實驗室,跟實驗室其他成員多交流會讓研究進度更好,有問題也可以一起討論。
Q:與老師 Meeting的頻率?
A:一週一次或兩週一次,時間可彈性調整。
Q:實驗室的產學合作工作如何分配?
A:BIIC 產學合作計畫多,幾乎所有人都會參與執行。老師會按照個人能力與興趣分配,並徵詢你的同意。每一個產學合作計畫都會由資深博士生帶領指導。
Q:產學合作計畫和碩士論文之間是否有關係?
A:產學合作計畫著重在「應用」,碩士論文則是「研究」,兩者的目的有別,不一定要有關聯,碩士論文題目可以按照自身志趣擬定。
Q:碩士生修業時間?
A:一般情形下,2 年即可畢業。修業時間長短取決於自律。老師會給予很大的自由空間,而你需要督促自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