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一些心智疾病上面,比方說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目前以兩大系統衡量來定義:分別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與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心智理論簡單的說是一個人怎麼認知一個外在刺激,如:面對打雷,人要怎麼認識及記住這個現象。這項能力到了現今越來越複雜,人的認知進化到可以去理解其他人在想什麼,以第二人稱的觀點來看事情,便是常常伴隨著我們在社會中社交的基本能力。另外執行功能在講的是人在進行「行為」上具備的能力,如:規劃、籌備、做某件事情都會牽扯到記憶、經驗、肌肉協調,執行功能就是將這些行為形成要素明確得定義成幾項基本要素。就如一開始所說的,由於某些心智疾病缺乏了這些能力,才引起科學家的興趣去探討和衡量,將這些變成可理解的名詞和術語。
說到心智理論就一定會提到箱子與籃子的問題。首先出場的人物是小明,小明在打完球回家的時候就順手把球放到籃子裡,但隨後,小明媽媽在小明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球移到箱子中,那這時候請問,小明下次找球的時候,第一個會去哪裡找呢?請讀者心中默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籃子」,因為小明還不知道球被移動的事實,但能夠這樣想是因為我們習慣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事情,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就輕而易舉。這個測試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錯誤執念(false belief),如果將此測驗拿去問三歲以下的小孩的話答案就會是箱子,因為這項以非自己角色觀點思考事情的能力差不多就在三到四歲的時候會出現(對於正常小孩來說)。人要達到辨別錯誤執念會需要認知到別人所認知的事情,當人腦發展出這樣的能力的時候,某些社交工具便因蘊而生,比方說:(1) 社交意願: 社交首先是需要理解別人認知的 (2) 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 在理解別人認知之前需要觀察別人的神態,共同注意力就是觀察的動作。以上的例子就是在描述自己的認知,以及了結其他人的認知的能力以及意願,而隨後可以衍生出更複雜的比如「同理心」的能力。
執行功能是人產生行為,大腦的一個指令與控制的行為。人類的行為雖然我們平常很容易觀察到的,是手腳移動或是臉部表情變化,但背後都得由大腦發號施令。大腦除了下達動作指令(比如:舉手)之外,拿你自己做例子,其實都會先想好一連串動作,身體才會依照動作序列一個個執行。因此可以想像,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得記憶你要做的事,甚至是模擬一遍做了這些事的結果,中間或許有一些修正,身體才會開始執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你在思考的時候,心中是否會和自己對話,先把概念在頭腦裡想一遍?這些腦部籌劃和安排的動作就叫做執行功能,後面的敘述名詞和能力,都會是與思考和意識有關。
Heaton, Robert K.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computer version 2." Odess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1993).
測試敘述: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包含了128張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數量的卡片,測試開始時,測試員會將4張卡片放在桌上,並告訴受測者將剩餘的卡片進行分類,但測試員並不會告訴他分類的準則,只在受測員分好一定數量後,告訴他分的對或不對,倘若受測員分類正確,測試員將會更換分類準則,整項測驗大約耗時12~20分鐘,並依照受測員的完成分類的數目及比例、正確的分類卡數、正確的分類數量、分類錯誤的卡片數量及比例等等項目進行評分,對於評量執行功能的不足(Executive Dysfunction)的方面,是一項經典且有力的測試。
由Wisconsin Card的例子可以知道這個測試會用到腦袋的思考靈活度,也就是當腦袋要執行功能的時候的能力之一。心理學發展至今將這些能力定義成許多基本元素:
當然讀者有可能會看過其他版本,畢竟學說和學派不只一種,但是主要的思想會是類似的。心理學家驗證這些能力的存在方式有兩種:(1) 用問卷的方式 (2) 用遊戲的方式(如上述的Wisconsin Card是一個經典例子)。 對於筆者來說,應該是用遊戲的方式,透過測量受試者通過關卡的反應時間和答題正確率會比較準確,問卷的方式很可能會因為受試者的認知錯誤或是受試者的主觀意見而有些偏頗。但對於行為動機方面的測驗,如:Initiation、Emotion regulating、Self-Monitoring 是除了問卷以外的方式測不出來的。粗體字的部分是可以設計遊戲關卡來測試的,實驗人員通常會以你的答題正確率和答題使用時間來打分,比較豐富的內容可以看[JC1],現今是以電腦化的遊戲來精準測量受試者的反應時間,和檔案整理。
經由上述的文章後,相信各位讀者大致可以想像在心智理論以及執行功能能力不足時,在日常的生活及人與人互動之間是會造成許多影響的,而自閉症與過動症即為兩項有關的疾病,自閉症與過動症在症狀上是相對極端的疾病,但這些症狀的產生,都源自於心智理論、執行功能的不足,所以當我們在這兩項能力上討論這兩個疾病時,其實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
1.執行功能的不足: 執行功能相對於心智理論而言,是一項較為直觀的能力,人們使用執行功能處理成的即是日常生活的各種行為,而當執行功能的某方面能力不足時,產出的行為自然就較為不尋常,當然,症狀依輕重程度而言,與之相關的能力也會較為好轉,以自閉症為例,患者的 Working Memory及 Cognitive flexibility能力都較為不足,使得患者在思考、解決問題時,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另一方面,在過動症的患者上,大致都為 Attention及 Inhibitory control能力的不足,使得患者無法長時間集中於某些事物,也無法抑制自身對於特定行為的衝動。
2.心智理論的缺乏: 心智理論相當於人們處理外在資訊、刺激等的能力,但對於自閉症及過動症的患者而言,他們在心智理論的發展上,相較於其他人是比較緩慢的,而在能力上也較為不足,以過動症為例,患者對於心智理論能解讀出的資訊,相較於正常人而言少了許多,而在整合這些資訊的能力上,也稍嫌不足及不正確,導致在以不正確的資訊為前提下,在執行功能方面產出的行為當然也會有許多問題,而自閉症患者的情況又更加嚴重,症狀嚴重的患者有些是無法利用心智理論來處理外在的資訊,像是別人的想法、情緒等等較為高階的資訊,對於自閉症的患者而言,可能都是無法理解的資訊,他們有辦法理解的可能只有較為低階的資訊,像是別人的意圖等等,但各位讀者可以想像,在無法利用心智理論解讀外來資訊時,就也相當於執行功能的方面沒有資訊可以處理,才會導致自閉症常見的症狀。
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在許多文獻中會相提並論的[JC2,JC3,JC4],這些文章是由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的測量,來分析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這類的心智疾病。統計科學家證明兩兩因素相互有關係的方式通常是用相關性分析的方式進行,我們歸納出幾篇文獻在數據上提出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相關的證據
數據結果分析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有相關性的證據[JC5],這篇文章其實還將實驗分為「自閉症類群」與「正常發展類群」兩種類群分別的相關性實驗。表上EF指的是執行功能(Executive),TOM1和TOM2指的是一階和二階心智功能(Theory of mind)。星號則表示有顯著的關係
我們就來解釋為何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會有相關。首先,執行功能是由大腦的前額葉掌管,科學家也發現,心智功能能力也有部分是跟前額葉有關係[JC6]。這恰好可以解釋這兩種能力同樣來自相同區塊的腦區;另外從行為上來解釋,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是成雙成對的學習成長的。因為有了心智理論,人可以去學習理解模仿其他人的作法,造成執行功能的成長。而執行功能的一些元素如:Working Memory或Self-Monitoring、Initiation恰好影響人在學習其他人認知的速度(越聰明的孩子越能快速理解),因此這一段的結論是,心智理論與執行功能是相互影響的。